JavaScript奇淫技巧(一)
javascript2016-10-29
if(){
if(){
//……
}
else{
//……
}
}
else{
//……
}
(a) && (b) || (c);
上述表达式含义:若条件a为true则执行表达式b,否则执行表达式c。
原本多行的if-else语句一行就可以搞定。
此外,该句式支持多层嵌套,从而可以实现复杂的条件判断。
var array = [1,2,3,4,5];
array = [];
通常我们采用上述办法,但这种方法有严重缺陷!它实际上并没有清空原本的数组对象!
它创建了一个新的、空的数组对象[],然后将它赋给原本的**数组变量**array,因此原本非空的数组对象并没有清空,而是等待垃圾回收机制处理。
此外,这种方式用在函数中会有风险,示例:
var array = [1,2,3,4,5];
//清空函数方法1
function clearArray1(array){
array = [];
return array;
}
//清空函数方法2
function clearArray2(array){
array = [];
}
array = clearArray1(array);//array为[]
clearArray2(array);//array仍为[1,2,3,4,5]
上述示例定义了两种清空数组的方法,他们都采用给数组赋上[]的方式,clearArray1成功清空数组,而clearArray2却不行。
array.splice(0,array.length);
本方法借助JS提供的splice函数,删除本数组的所有元素。由于splice函数是对数组对象本身进行操作,从而不会出现上述问题。
array.length;
一句话搞定!
由于数组的length属性是一个可读写的值,JS就是通过它来判断当前数组的长度,因此我们完全可以使用它决定当前数组的长度。
闭包:当一个函数作为参数传给另一个函数,或作为外层函数的返回值,只要内层函数没有结束,外层函数就不会被销毁,内层函数可以获取外层函数的任意属性。
function func(i){
alert(i);
}
var i=1;
func(i++);//1
func(++i);//3
这个问题很常规。
i++会先执行后续操作,再进行+1操作,因此函数内部得到的是1;
++i会先+1,再执行后续操作,因此函数得到的是+1后的结果。
//现有一个JQuery对象:
$("#id");
//转化成DOM对象
$("#id")[0]
PS:$(“xxx”)返回结果一定是一个数组,即使是根据ID来取。
//现有一个DOM对象:
var dom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id");
//转化成JQuery对象
$(dom)
var array = [obj1, obj2];
array.indexOf(obj1);//若存在返回下标,不存在返回-1
这种方法用的最常用,但某些IE不兼容。
$.inArray(value, array)//若存在返回下标,不存在返回-1
if (!Array.indexOf) {
Array.prototype.indexOf = function (obj) {
for (var i = 0; i < this.length; i++) {
if (this[i] == obj) {
return i;
}
}
return -1;
}
}
二维数组本质上是一个元素为一维数组的一维数组,因此你首先需要初始化一个一维数组:
var array = [];
再给这一维数组添加一维数组作为元素:
for(var i=0; i<10; i++){
array.push([]);
}
JS除法和Java不同,两个整数相除会有小数部分,如果只需整数,则需调用相关函数取整。
//向下取整
parseInt(5/2)
Math.floor(5/2)
//向上取整,有小数就整数部分加1
Math.ceil(5/2)
//四舍五入.
Math.round(5/2)